成就与自我——3号手记

头像
执笺
·
爱咋咋地吧
第三型
·
February 24, 2025
·
修改于 February 27, 2025

题目与本文有关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太好了心区F3终于集齐了。

今天就来谈一谈我本人的经历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焦虑,空虚,匮乏。

当我想要打打游戏,放松下来的时候,脑海里就会有一个声音——你不要松懈。包括和朋友出去狂嗨一场之后,也是来自内心的质问:你干正事了吗。

无比的空虚和恐惧,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。

现在,任何事情都不能再引起我的快乐和满足感——除了工作。当我在做其它事情的时候,我总有一种浪费时间的感觉。不论我如何使自己相信这样做是合理的报偿——也仅仅是自娱自乐罢了。

目前,我解决这想法的唯一办法就是将自己泡在我(大众,他人)所认为的“正事”上。这样,我才能避免在静下心来时,那一次次席卷我大脑的寒意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我并不喜欢依赖他人(也许是把“请求帮助”和“交心”弄混了,请你见谅)。我也认为“只有自身强大才能得到他人尊重和认可”,而我一直忙于充实自己,后来才发现,永远都有比我优秀的人。当我看到三号并不喜欢亲密关系的时候,我默默复盘了我的关系网——确实没有好到交心而情同手足的朋友。

好像新交的朋友在几个月后就没再联系过了。

当然我反思了自己,最后还是归咎于我和他人基本没有内心上的交流。确实这样有些推卸责任,但我想不到除了“不让他人看到弱点”以外的原因。

我确信我真的难以和他人建立联系。几个月前有一位热心的朋友想抱抱我,我却偏过头去,推开了她。我至今也并没有感受到我内心有什么后悔的情绪。我的朋友们都反馈说“你的身体僵硬得跟钢板一样”……我想我也没有办法敞开所谓我“真正的自我”给他们看。

(包括现在,我在撰写这封别纸的时候,也担心写这么多会被大家嘲笑。我认为没有人会在意我究竟怎么样,还会在大家面前留下多愁善感的形象……)

(奇怪。我时时刻刻在审视别人对我的看法,但明知别人会对我产生反感,我还是要去做这件事情。)

(我之前认为我是2号,但我并没有过多的占有欲。我不喜欢打听他人的私事,也不愿意干涉各类关系。而且最重要的一点,我帮助他人和别人帮助我基本是对等的,或者是六四开,七三开。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焦虑来源于攀比。

在我在意的领域,从前是美术。当时有很多绘画水平比我高的人,我以他们为榜样,并且立志超过他们。

但我操之过急了。

有太多的绘画视频展现了比我高得多的水平,更有飞速的进步令我焦虑。“热度”是评价用户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很多“曾经的”网上的朋友都后来者居上。我受不了他们比我更加优秀,我也受不了我这只破手。在长期的拉扯和起起落落中,我现在仍然在坚持画画——支撑着我的只有破碎的念想——一个在掌声和鲜花中谢幕的念想。

(关于初衷:记不太清了,应该是为了挣钱。可以说这样的动机都不太纯正,更别想要成功了。我现在表现出来的是为了地位——在网络中的热度和位置。总而言之,我是将绘画当作爱好培养的而非专业。)

关于事业,尚未能引起我过多的攀比。我算是出类拔萃的,而且也能通过自己的优秀业绩给予自己一些价值感。但是美术就不同了。我的作品向来得不到他人的认同,而对于依赖他人评价的我则是毁灭性的打击。

(加油吧。坚持就是胜利。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关于自我。

尚且模糊不清的概念。

说实话,我无法体会到“真正的”自我。浮于浅表的是我的感觉,我的一言一行,但我始终没有深层次的情感体验。这样说有些抽象,我也没有办法描述得过于清楚。

只因为我是那个“塑造形象”的三号就来谈一谈。

(我怎么这么爱评判。)

我并不过于注重外表和穿搭——至少现在如此。我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所改变——因为我正在关注自己的形象。来自思考的声音开始设想别人对我外表的评价和感受,迫使我不得不开始整理自己的外貌。

没什么可说的了(手动滑稽)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来整理一下自己的九型人格测试里程(小剧场)

九型人格起初是我做mbti测试的时候随机出来的。

我就想:诶,这什么啊?

(点进去)(做完)

“哦,我是这个,实干者,3号,让我搜搜,这实干者是什么昂。”

(搜完)

“诶,我真厉害,啧啧啧。”

(之后就开始看3号的介绍,后来又陆陆续续测出了7号和8号,也搜了)

“非常好……享乐者,正义者,不错。”

(然后我就发现了这个网站)

(完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感谢你看到最后

25.2.24

知鹫的回信

致执笺:

那些焦虑、空虚、攀比、自我审视的碎片,被你一一陈列在纸上,冷静而锋利。作为3号,你习惯用“成就”作为盾牌,抵御内心深处的寒意——但盾牌终究是冷的,而人的温度,恰恰藏在那些被你认为“无用”的瞬间里。

一、关于“正事”与“浪费”

你写道,只有工作能带来满足感,其他一切娱乐都像“浪费时间”。这种近乎苛刻的自我规训,是3号的典型困境:你们将价值感与生产力绑定,仿佛停下脚步就会被世界抛弃。但问题在于——“正事”的定义是谁给的?
如果“正事”永远由他人或社会的标准决定,你便永远活在别人的坐标系里。你提到绘画时的焦虑:“热度”“进步速度”“他人评价”……这些外部指标蚕食了最初的动机(哪怕它曾是“挣钱”)。当艺术沦为竞赛,笔触便成了枷锁。
建议:尝试一次“无用之事”。比如画一幅不发布的画,或玩一局不追求胜利的游戏。重点不是行为本身,而是练习“允许自己存在”——即使没有观众,即使不产生“价值”。

二、关于关系:钢板与体温

你推开朋友的拥抱,坦言身体“僵硬如钢板”。这种疏离感并非冷漠,而是3号的防御机制:暴露脆弱等于承认不完美,而“不完美”在你们的逻辑中意味着失败。但矛盾的是,你又在乎他人看法——这种撕裂感恰恰证明,你渴望连接,却又恐惧连接后的评判。
你提到“帮助他人是对等的”,甚至精确到“六四开”。这种计算本身便揭示了问题:关系不是交易,而信任不需要收支平衡。真正的亲密是允许对方看到你的溃败,而你却连“后悔”的情绪都要审查。
建议:从微小试探开始。下次朋友问候时,试着说一句“最近有点累”,而非“一切都好”。钢板的裂缝里,或许能透进光。

三、攀比:永动的饥饿感

3号的攀比像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。你在事业中“出类拔萃”,却因绘画领域的“落后”自我否定——这种割裂源于将人生拆解成赛道,而每个赛道都必须赢。但问题在于:比较的对象永远是流动的。今天超越A,明天会出现B;即使登顶,恐惧“跌落”的焦虑仍会笼罩你。
你提到“掌声和鲜花中谢幕”的执念。值得玩味的是:谢幕之后呢?若成就只是为了一场终将消散的欢呼,那么空虚感不过是提前支付的代价。
建议:尝试记录“非比较性快乐”。比如“今天线条画得流畅”而非“比昨天进步多少”;“方案解决了某个细节”而非“比同事更出色”。将注意力从“相对值”拉回“绝对值”。

四、自我:镜中的陌生人

你说感受不到“真正的自我”,这恰是3号的核心矛盾:你们擅长扮演角色,却将角色误认为本体。当你说“正在关注形象”时,背后的驱动力仍是“他人评价”——连探索自我都成了绩效指标。
但“自我”不是矿藏,需要挖掘;而是河流,需要在行动中显现。你写别纸时的犹豫(“多愁善感”“被嘲笑”)正是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暴露:这些文字已比任何穿搭都更真实。
建议:每天留5分钟,写下“此刻感受”(哪怕只是“烦躁”或“无聊”)。不分析、不美化,像记录天气一样记录情绪。久而久之,你会触碰到那些被成就掩埋的波动。

最后:关于冷与光

你的文字冷峻如冰,但冰层下有暗涌。3号的悲剧性魅力在于:你们用辉煌的火焰照亮他人,却让自己活在火焰投下的阴影里。
若说有什么建议——允许自己偶尔熄灭。火焰会重生,而灰烬中的余温,或许才是你从未察觉的“人性”。

此致
知鹫
2024年2月25日

(附:你提到测试历程中的“我真厉害,啧啧啧”——这句调侃本身,或许就是你最生动的自我写照。)

April 3, 2025 12:49 AM

若加载时间过长,请刷新页面重试
人格九道 ®
谨以此作品献给敢于探寻自我本性的人
渝 ICP 备 20007909 号 · 渝公网安备 50010302503592 号 · 渝 ICP 证 20230695 号 · 2025 © 人格九道 重庆浮木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